早安,各位天使投資人 👼
在這期研究報告,我們來看看 Sui Network(以下簡稱 Sui),代幣 ticker $SUI。這是一條我認為非常有特色的 Layer 1 區塊鏈,雖然 2023 才上線主網,但到現在已經收穫不少注意力,有望在競爭激烈的公鏈賽道打出屬於自己的優勢。在今天這篇報告,我們會從團隊、產品、盈利能力來分析 Sui Network,文末也會附上我對 $SUI 的幣價分析&佈局想法。
這篇是半公開報告(免費訂閱的讀者可閱讀 up to「未來展望」前的內容),歡迎使用「付費訂閱」來開啟會員,支持我的獨立研究。MCS 會員的福利如下:
專屬研究報告:獲得會員專屬深度報告+解鎖過去所有內容
查閱投資組合:我會把我的投資組合放在網站上,隨時更新讓你參考
會員 TG 群組:私人 TG 群,分享/討論 Alpha 資訊
每月會員專屬 AMA:線上直播熱點敘事+資產配置,讓大家問問題問到飽
🕵️ 註:這是我的研究分析,不是投資建議,投資前要做好自己的功課(DYOR),任何投資都有風險!我在文章最後也會公開我是否有持倉 $SUI、以及對他的佈局規劃、幣價預測
文章目錄
0.0 Sui 項目介紹
1.0 Sui 團隊
2.0 Sui 產品與服務
3.0 Sui 未來展望&熱點
4.0 Sui 盈利能力
5.0 Sui 的風險&挑戰
6.0 SUI 幣價預測與佈局分析
7.0 參考資料
0.0 Sui 項目介紹
Sui Network 是由 Mysten Labs(前 Facebook 工程團隊)打造的一條 Layer 1 區塊鏈。沒錯,就跟 Solana、Ethereum 一樣,開發者可以在上面部署應用程式(Dapps),而用戶可以在上面使用各式各樣的服務。Sui 主網在 2023 的 5 月才上線,但已經達成 $1.5B 的總鎖倉量(TVL)
老實說,我對這種新興 L1 區塊鏈都沒特別有好感,覺得:「別人都先行者優勢這麼久了,為什麼要用你們家的?」…除非,你有別人沒有的優勢。
Sui Network 可能符合這個標準:它是現在市場上唯一一條以「物件導向」(Object-Oriented)來建構資料模型的 Layer1 區塊鏈。換句話說,它的獨特區塊鏈架構在「開發友善度」上佔盡優勢,有望能吸引更多開發者來打造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區塊鏈生態,我們等等會在「產品與服務」這邊更深入聊聊 Sui 的特別之處
Sui 與 Aptos 兩個項目的工程團隊都來自於 Facebook 曾經的穩定幣專案 — Diem。曾經輝煌一時,但最終被監管機構強制關機。Diem 專案結束後,工程團隊分成兩派,一派創立了 Sui,一派則成立了 Aptos。因此,Sui 與 Aptos 有千絲萬縷的關係,不但是競爭對手,也是昔日夥伴。
等等我們會聊到這兩者的比較(作為競爭對手),但現在,我們先來看看 Sui 背後的團隊。
1.0 Sui 團隊
1.1 核心團隊
Sui 背後的核心工程團隊叫做 Mysten Labs,總部位於美國加州,人數大概 150 人左右,由 Evan Cheng、Adeniyi Abiodun、Sam Blackshear、George Danezis、Kostas Kryptos 共同創辦,其中有三位我想要特別拉出來介紹一下
Evan Cheng:Mysten Labs 的 CEO,在 2012 年拿過 ACM Software System Award,是極其難獲得的榮譽。曾經是 Facebook Diem 項目的負責人,也在蘋果臉書待過 10 年以上。我曾經採訪過他,是少數我認為非常聰明、有實力的創辦人。
Sam Blackshear:Mysten Labs 的 CTO,UC Boulder(美國很強的一所工程學校)的電腦工程博士,是 Move 程式語言的創立者,研發實力強大。
Adeniyi Abiodun:Mysten Labs 的 CPO,曾經在 Meta、Oracle、VMware 工作過,擁有許多年的區塊鏈與產品開發經驗。
除去工程團隊以外,Sui 跟其他 Layer 1 區塊鏈一樣,有一個基金會 — Sui Foundation,負責扶持生態系內的各種項目、提供資源讓 Sui 生態系能更加茁壯,現在大約 50 人左右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,我找不太到 Sui Foundation 的現任主理人是誰,有可能歸因於上任主理人 Dr. Greg Siourounis 才剛離職。
1.2 VC 投資機構與投資人
Sui 總共進行過兩輪大型的 VC 融資,分別由 a16z、FTX Ventures 領導,總共募得了 $336M 美元。比較大型、值得一題的投資人包括:
a16z:頂級 VC 風投機構,這應該不用多解釋,不過可以注意到 a16z 兩輪都投,算是對 Sui 的團隊及產品非常看好
FTX Ventures:FTX 交易所當時的投資機構,隨著 FTX 倒閉後也隨之關門
Coinbase、Binance Labs:兩大幣圈交易所巨頭
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:Web2 的傳統基金,近期推出了 Franklin OnChain U.S. Government Money Fund 進軍 RWA
除了兩輪 VC 投資之外,Sui 還進行了總共 7 輪的 IEO 活動,也就是讓交易所代替項目做代幣銷售。參與的交易所有幣安、OKX、Kucoin、Bybit 等等。
由於 FTX 在 2022 年的破產,Sui 在 2023 年 4 月以 $98 Million 重新買回了這些代幣,並且限制了 FTX 再度買進 Sui 代幣的權利。這避免了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拋售,也同樣顯示了 Sui 長遠發展的決心(還有財力)
1.3 合作夥伴 Partnership
Sui 作為新興 Layer1 區塊鏈,又有著 Meta 團隊這種光環,合作夥伴自然不會少。只不過在 Web3 裡面「合作夥伴」這詞很常被濫用,如果不深入調查很難知道到底合作的程度有多深(舉個例子:我買個 Apple Care 算不算跟蘋果合作?)
Anyways,以下舉出一些我認為真正重要、值得期待的合作給你參考:
🔶 Web2 企業合作
BytePlus:BytePlus 的母公司叫做 ByteDance(旗下有 Tiktok),在 2024 年 4 月宣布選定 Sui 作為主要的區塊鏈,提供 Gaming、社交軟體相關的服務。注意這比較像是 BytePlus 單方面提供資源給 Sui 的開發者。
Ant Digital:Ant Digital 的母公司是螞蟻集團,就是「支付寶」的背後研發公司。Ant Digital 將會使用 Sui 來發行他們的「再生能源代幣」,項目代號「ZEN」,屬於 RWA 賽道的大力支持。
3DOS:這個合作蠻有趣的,3DOS 是一個「去中心化 3D 列印網路」,將會使用 Sui 的「zkLogin」產品來讓用戶能夠更輕易的使用 3DOS 網路,等等我會在產品區提到 zkLogin 技術。
Franklin Templeton Digital Assets:Franklin Templeton 本身有在做 RWA 資產代幣化的事情,這次的合作會讓更多傳統資金進入 Sui。注意 Franklin 本身就是 Sui 的投資者之一,因此這個合作算是順理成章。
SuiPlay0x1:Mysten Labs 在 2024 年宣布與 Playtron 公司合作,即將製作出一款原生 Web3 的遊戲機 — SuiPlay0x1,宣布大力進軍 Gaming 市場。遊戲機使用開源系統,所以能支援原有的 Web2 遊戲,並有望成為最優秀的遊戲機。
🔶 Web3 項目合作
Backpack:知名的鏈上交易所與錢包,將會支援 Sui 區塊鏈,讓用戶可以直接使用 Backpack 來連結 Sui 的 DeFi 應用程式。
Ondo Finance:Ondo Finance 是 RWA 賽道的龍頭,它宣布將在 Sui 區塊鏈上發行原生的 USDY 穩定幣。USDY 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以美國短期國債作為支持,因此用戶可以拿到不等的收益,屬於 RWA 相關的合作。
Atoma:Sui 上的少數幾個針對 AI 的專案,能讓開發者將 AI 融入自身的 Dapps 中
穩定幣:包括 Circle 的 USDC*、First Digital Labs 的 FDUSD、Agora 的 AUSD 都宣布在 Sui 區塊鏈上發行原生穩定幣,有望把更多流動性帶往 Sui。
注意,能讓 Circle 支援原生 USDC 其實非常不容易,一來需要生態系本身足夠成熟,二來需要 Circle 內部同意。Sui 是 EVM 生態以外少數幾個達到這個成就的(就算 Aptos 都還沒有),這代表 Circle 對於 Sui 生態的重視。
由於本身區塊鏈架構非常特殊,Sui 在生態系的建構上幾乎需要從零開始(相較於 EVM-Compatible 的鏈如 Avalanche、BNB Smart Chain 可以把代碼直接複製貼上),所以你會看到 Sui 比較少 Web3 大巨頭的合作(如 Aave、Uniswap)。然而在 Web2 合作上 Sui 卻取得不少成功,包括基金管理公司 VanEck 利用 Sui 來發行自家的 RWA 產品、GreyScale 發行 Sui 的單資產基金等等
1.4 社群 / 用戶
在評估社群以及用戶量時,我喜歡看兩部分 — 社群媒體影響力、鏈上活躍程度。Sui 作為 2023 年上線的區塊鏈,我把它跟現在幾個有名的 Laye1 區塊鏈做比較,讓大家可以看到差別。
社群媒體影響力(As of 12/20/2024)
再來我們看看社群參與度,我喜歡看 Twitter 上貼文的愛心、轉發數量。我選了同一時期的貼文來比較,雖然 Solana 的粉絲基數較大,但可以看到兩者在數據指標上表現差不多。另外我觀察到一件事:Sui 非常了解他們的主要服務的客戶是「開發者」,需要的資源都放在 Discord 上,Discord 人數已經是 Solana 的幾倍之多,這是一件好事。
鏈上活躍程度部分,我看的是 Daily Active Addressses,目前 Sui 排行第六,處在中遊水平。
2.0 Sui 產品與服務
2.1 核心產品與價值主張
剛剛我們有說到 Sui 的核心產品就是他們的高性能 Layer1 區塊鏈,讓開發者可以在 Sui 上建立各式各樣的 Dapps,提供 DeFi、Gaming、AI 等等的服務給用戶。
這時我們就需要問一個問題:「L1 區塊鏈這麼多條,為什麼開發者跟用戶一定要用 Sui?」,讓我幫你展開。
🔶 Object-Centric Data Model(物件導向資料模型)
來講講 Sui 最大的護城河,也是它與其他 99% 區塊鏈最不一樣的地方:它使用 Object-Centric Data Model(物件導向資料模型)來記錄交易資訊。這種模型增加了「物件」的概念,更加符合區塊鏈技術「資產轉換」的概念,讓開發者能輕鬆的創立 Dapps,不用去擔心背後複雜的金流邏輯與代碼漏洞。
目前主流區塊鏈的資料模型分為兩種:Account-Based(帳戶導向)與 UTXO(未花費的交易輸出)
Account-Based(帳戶導向):使用帳戶為基準來記錄交易,資產的轉換遵循「計算加減的寫法」,而非「資產移動轉換」。採用者包括 Ethereum、Solana、Aptos 等等。
UTXO(未花費的交易輸出):每次的交易轉換都會分支出「花費」與「未花費的餘額」,核心設計思路在於「記錄交易事件,而不記錄最終狀態」。採用者包括 Bitcoin、Cardano。
UTXO 資料模型的好處在於交易能夠被平行處理,加強區塊鏈效能;Account-Based 則較為直觀,類似於現在銀行用的系統,把每個帳戶分開來做加減法。
Sui 的獨特 Object-Centric Data Model 處於以上兩種資料模型之間,讓 Sui 在進行帳本的紀錄、資產轉換時擁有兩個特殊優勢
減少智能合約漏洞:帳戶導向的區塊鏈(Ethereum、Solana)由於並沒有「資產」的概念,開發者在創建合約時需要搞清楚資金流動的邏輯,常常會有漏洞的產生
交易能夠平行處理:相較於帳戶導向區塊鏈需要考慮「交易的先後順序」,物件導向模型就跟 UTXO 一樣,可以把所有交易同時並行處理,大大增強了 Sui 的區塊鏈效能
這種獨特架構讓 Sui 能夠在效能、安全性上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:TPS 在測試環境達到最高 297,000,交易確認時間縮短至 550 毫秒!接下來 Sui 就將矛頭指向「去中心化」,下降節點的硬體需求來增加區塊鏈的節點數量
🔶 Sui Move 開發語言
Sui 有一個獨特的開發語言叫做「Sui Move」,是 Mysten Labs 把原本的 Move 語言進行改良產出的,不但完美符合 Sui 的物件導向資料模型,並且在「開發者友善度」上面做得非常優秀。以 Sui Move 建構的智能合約因為內建安全機制的原因,不需要開發者再去建構代碼來檢查漏洞。
EVM 近幾年的智能合約漏洞可不少,Wormhole 本身就是因為智能合約漏洞導致 $326M 的損失。如果代碼是以 Sui Move 來建構就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。
🔶 zkLogin(零知識登入)
Sui 還有一個強大的功能叫做 zkLogin,讓用戶可以使用原本的 Google、Twitch 帳戶來登錄 Web3 應用程序(不需要再記錄私鑰),消除了用戶進入 Web3 的隔閡。這個功能讓 Sui 在「大眾採用」上取得很好的優勢。
Layer1 區塊鏈的真實客戶是開發者,只有開發者在區塊鏈上建立優秀的 Dapps 才能吸引用戶,並逐漸發展出生態系。Sui 的獨特資料模型與配套的 Sui Move 程式語言不但讓工程師學起來容易(符合現實的資產概念)、開發起來安全(大大減少代碼漏洞),甚至能讓開發者去創造一些其他 EVM 鏈無法做到的事情
2.2 市場份額與競爭者分析
在評斷 Layer 1 區塊鏈的市場份額時,我喜歡看三個數據:
TVL(總鎖倉量):鏈上的資金有多少
活躍用戶量(地址數):有多少用戶正在使用 Sui 上的應用
DeFi 活躍度(交易量):有多少 DEX 交易量正發生在 Sui 區塊鏈上
TVL 部分,作為 2023 才主網上線的區塊鏈,Sui 的 TVL 已經高達 $1.85B 美金。除去 EVM 系列的 L2 不看的話,目前排行第 7 名,與 Avalanche 的 TVL 差不多。
再來看看活躍用戶量,Sui 的日活躍地址數是 709K,相較年初成長了 37 倍,排在 BNB 鏈下方。
最後是 DeFi 活躍度(DEX Volume),Sui 過去一個月的交易量大約是 $5.5B 左右,排在 Solana、Ethereum、BNB Chain、Base 之下。屬於第二梯隊。這邊也可以觀察到 Aptos 雖然在活躍用戶量指標方面有優勢,但在 DeFi 活躍度上卻不及 Sui。
作為主網上線不到兩年的新興區塊鏈來說,我認為 Sui 現在的成績非常不錯。根據 Electric Capital 的區塊鏈開發者數據來看,Sui 正在吸引大量開發者進入生態,有望將成長飛輪旋轉起來來吸引更多的用戶進入,相信會給現在的 L1 賽道很大的衝擊
這邊我想要特別把 Sui 跟 Aptos 拉出來比較,作為 Diem 團隊分支出來的兩個項目,很多人搞不清楚兩者的差異。
Aptos:使用的是開發 Diem 項目時的初代 Move 語言,並且使用的是 Account-Based 資料模型(像是 Solana、Ethereum)。這讓 Aptos 在本質上非常貼近 Diem 當時想要打造的願景。由於架構較為相似,Aptos 在 Dapps 的轉移上比 Sui 容易,但同時也辦法享受「物件導向資料模型」帶來的好處
Sui:在開發初期目標就很明確,團隊不想要「做一個跟 Diem 項目很像的東西」,因此花費許多時間把 Diem 的架構打掉重練,使用獨特的物件導向資料模型,並最終創立了 Sui Move 語言。由於前置工作較多,Sui 在主網上線時間也慢上 Aptos 不少,不過以目前的各項指標來看已經迎頭趕上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Max的區塊鏈空間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